在新时代的恢宏征程中,我们正坚定地行走在一条充满艰难险阻与无限可能的赶考之路上。革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至珍至贵的精神瑰宝和文化遗产,恰似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对于培育思政课的红色底色具有决定性的关键意义。
革命文化承载着先辈们坚如磐石的信念和英勇无畏的斗争历史记忆。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在困境中顽强燃烧,孕育着希望的曙光;长征路上的艰难跋涉,翻雪山、过草地,每一步都镌刻着坚韧与不屈的印记。抗日烽火中,无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展现出伟大的民族气节;解放战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决战,为了人民的彻底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光明未来,众多英烈舍生忘死,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震撼天地、泣血长歌的壮丽颂歌。这些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故事,是革命文化的生动展现,更是思政课最鲜活、最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经典素材。
以革命文化培育思政课的红色底色,能够让学生深刻洞悉和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使他们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始终致力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让人民摆脱苦难,过上幸福美满、尊严体面的生活。在革命战争的峥嵘岁月里,无数共产党人怀着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义无反顾地奉献一切。这种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在当今瞬息万变、机遇与挑战交织的时代,依然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如同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引领着我们在新时代勇毅前行、不懈奋进。
革命文化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思政课需要着重传承和大力弘扬的核心品质。延安时期,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荒种地、纺线织布,顽强生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们艰苦创业、拼搏奋进,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茫茫戈壁滩上,为了国防事业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崇山峻岭间,为了连通祖国大地而开山架桥的建设者,他们都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永不言败、勇往直前的品格。在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困难挑战,我们更需传承和发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勇敢地直面困境,坚毅地迎接挑战,砥砺前行,永不退缩。无论是攻克学业上的难题,还是应对生活中的挫折,都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去战胜。
同时,革命文化中的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革命斗争的各个历史阶段,正是因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成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才能在无数次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化险为夷,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全民支前,无不体现了团结的磅礴伟力。这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在当今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环境中依旧不可或缺,是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源泉。要培养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协作,学会为了共同目标舍弃个人私利,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此外,革命文化中的创新精神也为思政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和时代气息。在革命的不同历史阶段,我们党始终秉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果敢地探索出一条契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发展道路。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创新,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无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创新智慧。这种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善于变革的精神,鼓舞着学生在新时代大胆尝试新事物,勇敢冲破传统思维的禁锢,积极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力量。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领域,都期待着新时代青年展现出独特的创新风采。
在新时代赶考路上,我们要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丰富多元的革命文化资源,持续创新和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形式。精心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遗址、博物馆等重要场所,让他们亲身感受革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红色主题演讲、辩论、征文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邀请革命前辈或权威的专家学者进行精彩生动的讲座,让学生近距离聆听历史的回响,感受历史的温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构建沉浸式、互动式的革命文化教育场景,让学生在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中深刻体悟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文化的调研项目,深入了解当地的革命历史和文化传承状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