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柏坡精神为基,深化思政课理论内涵建设
以西柏坡精神为基,深化思政课理论内涵建设
在思政教育的宏大版图中,西柏坡精神宛如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为思政课的理论化建设照亮前行的道路。深入挖掘西柏坡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对于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深远意义。
一、回溯经典,夯实理论根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理论源泉。在以西柏坡精神为依托的思政课中,深入挖掘经典著作内涵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剥削本质 。将这一理论与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如何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下,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摆脱旧经济模式的束缚,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从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又如,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这与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前途的探索紧密相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是如何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为实现社会主义目标而不懈奋斗的。通过这样的讲解,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紧跟时代,融入创新成果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也是思政课教学内容保持先进性的关键。西柏坡精神所蕴含的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品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要求高度契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在思政课教学中,将这些创新成果融入以西柏坡精神的讲解中,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例如,在讲述西柏坡时期党的艰苦奋斗精神时,可以结合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秉持艰苦奋斗精神,带领全国人民攻克贫困堡垒,实现全面小康,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
三、立足 “两个结合”,彰显中国特色
同时,西柏坡精神也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两个务必” 所体现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与传统文化中 “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等思想一脉相承。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寻这些文化根源,让学生明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强大的实践指导力,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以西柏坡精神为引领,注重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的理论化,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深入挖掘经典、融入创新成果、坚持 “两个结合”,思政课将以更加丰富、科学、先进的内容,为学生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